古代皇帝选妃子的标准是什么,最苛刻的皇帝

昆明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20523/10877127.html

大家都从古装剧中了解到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艳福不浅,但实际上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每个男人只有一个妻子,但是可以有多个小妾,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正妻那就是皇后了,为了保证皇位的传承,皇帝一般都有很多妃子。所谓后宫佳丽三千,倒并不是说皇帝有三千个妃子,而是指后宫有这么多女人,这其中包含了皇后、妃子、宫女等。一般来说,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已经是比较多的了。

一般来说皇后的人选都不是皇帝能决定的,这是他在做太子的时候,老皇帝给选定的,大都带有政治目的。比如晋朝时期为了能够得到士族的支持,一般都会娶士族的女子;而明朝选民间的女子,考虑的是防止外戚干政。所以很多皇帝跟自己的皇后的关系并不好,而对于妃子,皇帝的发言权会大些。古代选妃子的标准林林总总有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是三个方面。

1、外貌长相

古人也有几个非常美好的词汇来形容五官长相:

乌发蝉鬓:要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有薄如蝉翼的鬓角。

云髻雾鬟:梳出的发髻要状如云雾。

娥眉青黛: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是一种眉毛的化妆方法。

明眸流盼:要一双美丽明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还要会眉目传情。

朱唇皓齿:雪白的牙齿,樱口朱唇,这样搭配才完美。

2、身材要好

玉指素臂:手指必须纤细而柔软,手臂必须白皙,而且还要圆润而充满弹性,这才能称之为玉指素臂。

细腰雪肤:这个很好理解,那就是腰肢纤细,肌肤雪白。

肢体透香:一个女人天生不用喷香水就可以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比如乾隆皇帝的香妃,据说就是有体香的人。

3、个人才学

第三条呢,则是需要通过后天进行训练的。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皇帝的妃子不一样。必须要会化妆,而且琴棋书画都要精通。红妆粉饰,就是对妃子化妆技术的要求,如果化妆都不会,拿什么来吸引皇帝呢?而且妃子一般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果会跳舞那更是加分项,这样才能让皇帝在治国的闲暇时期跟妃子们有共同的语言。

历史上对选妃要求比较高的就有

看惯了唐明皇和杨贵妃、汉武帝和卫子夫等皇帝娘娘的爱情故事,很多人以为:皇帝在选择配偶的问题上一定也是相当随机的,看上谁就是谁。当然,这只是一些个案,在古代,皇帝选妃有着相当严格的标准。入选对象不仅仅要出身名门,还要没有麻子,没有口臭,没有鼻炎,没有腋臭,没有痔疮,没有脚气,没有任何妇科疾病。

汉桓帝刘志

当然,这只是些泛泛的条文,汉代就有皇帝定下了严苛的选妃标准,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汉桓帝刘志一定是个酷爱科学计量方法的人。对于后宫嫔妃的身体各个部位都有着严格的尺寸观念。身高必须七尺一寸,肩宽必须一尺六寸,臀宽要比肩宽少三寸,从肩膀到手掌必须二尺七寸,手掌手指共要四寸长,从大腿到脚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这样一番计量下来,实在不知道到底还能有几个名门闺女能够符合标准,这不是苛刻,简直是不可理喻!同时也看得出来:这刘志一定也是个无趣的男人。女人的妙处在于各有各的不同,环肥燕瘦,各有所妙,一旦后宫佳丽三千全成了一个模子的流水线产品,那作为皇帝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当然,可以想象:即便成了刘志的妃子,也必定要几十年如一日的维持原有身材,既不能胖,也不能瘦,否则身材脱离了标准,那就该尝尝冷宫失宠的滋味了!

明朝后宫:想当皇后要通过八级考试在大明一朝,谁想贵为皇后,就得像今天英语专业考级那样,四六八级逐级过关,一直考过“八级”,才有资格母仪天下。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汲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当然,这不过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但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却是十分规范,其过程大致分为“八级”,逐级加以筛选淘汰。

朱元璋

第一级是“海选”。在皇帝届大婚年龄时,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的良家美少女,从中海选出五千名。这五千人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选美“准考证”。皇家则支付若干银币作为聘金与路费,令被选少女父母按规定时限送女儿京城应选。第二级叫初选。这初选得选择一个大场子,由太监们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这初选便会淘汰掉一千人。第三级叫复选。一般于初选的第二天,这些初选过关的少女继续列队,太监们用十分挑剔的标准,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当然也包括“三围”,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即令“靠边站”。然后就是让大家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以考察音色、仪态,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如此又筛掉二千人。第四级是精选。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再让她们走上几十步“台步”,看看步姿与风韵。于是,那些脚稍大的,手腕稍粗的,举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终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考级”。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号。第五级是留宫。分头安排宫中的老宫娥,将美女们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其体检的严格程度不亚于选“航天员”。通过体检,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第六级是晋嫔。这三百名留宫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专员详细观察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第七级是“选三”。所谓“选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这倒有点类似科举廷试后张榜的“一甲三名”。以明熹宗选后为例,当年由太妃刘氏亲召五十人,“与之款语,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后选定三人,即皇后张嫣,贵妃王氏、段氏。第八级是钦定。刘太妃先把张嫣等三人的美态转告皇帝,熹宗再亲自召见三人,直接进行面试。熹宗见着三个姝艳绝伦的美人,真有些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便让赵选侍决断。赵建议定张嫣,于是钦定张嫣为中宫皇后,王氏封为良妃,段氏封为纯妃。是年,张嫣年方十五。一般“选三”后陪选的两名美女,都会被封为贵妃,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如明光宗当太子时选太子妃,刘大姑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老大被选为太子妃,其妹与刘大姑落选,赐给金币后返回家中。据载,这位刘大姑自感身价百倍,回故里后不愿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辈子老处女。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明朝如此苛刻的选后制度,选出来的后妃终未能辅佐朱元璋的子孙们,保住那大明的一片江山。

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hitai.com/zczd/1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