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癌症基金会肿瘤防治云百科系列肿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8720470.html

一、肿瘤专家为什么要做科普?

专家本职工作比较忙,为什么还要挤出时间做肿瘤防治科普呢?

(一)放大医生的职业价值

医院坐诊或手术,一天仅仅能服务不到上百患者,如果将自己的知识做成科普作品,放在自媒体平台上,通过互联网的放大效应,可以同时被成千上万人看到,而且在以后上百年的时间内反复被别人看到,生命诚短暂,思想永流传。

(二)澄清广为流传的谣言

在专业医生没有发声之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版本的谣言和虚假广告,病人病急乱投医,找了非专业医生看病,生命财产受到损害。为了保护患者生命财产安全,肿瘤专业医生应该主动发声辟谣,引导患者正确的肿瘤防治道路。

(三)河南省防癌形势严峻

我省作为人口大省,长期以来,癌症防治形势特别严峻。

我省最新肿瘤登记报告显示,我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3/10万,死亡率为.16/10万,据此估算,每年癌症发病?数为28.6万?,死亡16.8万?。

而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速度高于城市,癌症高发地区亦多在农村地区,是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摘自刁琳琪《新时代背景下河南省癌症防治工作挑战与机遇》)

(四)肿瘤科普功德无量

“大医治未病”,有效的医学科普可以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早期预防,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

对于身体出现的一些异常信号,科普可以让大家尽早发现,从而及时就诊,不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例如:痔疮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因此很多人出现便血想当然的以为就是得了痔疮,但有时可能是结直肠肿瘤导致的,如果患者刚好曾经看过类似的医学科普,可能会第一时间及时就诊检查,避免了癌变,挽救了生命,消除了一个家庭的悲剧。

(五)提高医生个人的知名度和综合素质

在一个领域坚持科普的专家,积累了大量的粉丝,这些粉丝会形成潜在的口碑效应,有助于医生本地本病种知名度的提高。

医学科普可以提升医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演讲水平,促进个人综合能力提升。

(六)有利于医生专家职称晋级

医院都把科普成绩作为评职称或者晋升的一个要件,做科普成为医生的一个刚需。(请看下方河南人社厅年关于卫生系统职称评审文件)

河南省癌症基金会愿意为专家提供癌症防治科普的平台,以“肿瘤防治云百科”为载体,帮助专家策划科普文章、拍摄短视频以及癌症防治方面的专业培训,提供科普相关的证书和荣誉。有志于科普的专家,可以进行对接。

二、癌症防治科普方面专家如何找选题?

(一)专家最想分享的选题

每个专家都有最想分享的选题,比如血液科左文丽主任最想分享她在儿童白血病方面的防治知识,这是家长们的痛点。泌尿外科杨铁军主任最想分享的是他在前列腺根治术方面的研究,解决患者排尿问题。血液科周可树主任最想分享的是她在淋巴瘤方面的经验,可以让患者保留完整器官,提高生活质量。

(二)病患反复询问的问题

有些问题是被患者反反复复问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适合科普,比如神经外科的张国臣医师针对患者反复询问的“脑瘤手术是不是微创手术”进行科普解答。

(三)反常识、有反差、可辟谣的选题

大家都知道防癌需要休息好、营养好,这类司空见惯的选题,大家都知道,无需科普。

反常识的选题,一般是熟悉中的陌生。肝胆胰外科王谦主任分享小小发炎竟然会引发癌变。药学部的常琳琳分享选题:化疗前为啥需要输一袋袋“水”?

反差的选题,如骨科刘新护士长分享孩子有一种腿疼是骨肉瘤。

辟谣的选题,比如儿童白血病不都是室内装修甲醛引起的。

(四)蹭热点选题

比如名人患癌、热点事件,来做防癌科普,比如明星患宫颈癌、槟榔和口腔癌、世界杯期间某教练患癌执教、《孤勇者》词作者是鼻咽癌患者等等。

(五)根据癌症疾病类重要日期和季节病选题

根据疾病日、纪念日和发病季节,选择合适的癌症病种科普,关于这块,我们已经总结好,供各位参考。

注:信息来源河南省癌症基金会

(六)根据病种体系选题

癌症病种无怪乎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每个方面都有不错的选题,但是选题要细化到某个小问题,选题太大容易泛泛。

围绕病种,也可以人文一些,介绍前沿治疗技术、比如CAR-T细胞疗法、放疗里的射波刀。

也可以介绍病种的治疗历史和奇人趣闻。也可以抒发职业感悟。

总之,围绕病种体系做选题,整理成知识树,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选题。

三、科普要点

确定了选题,就有了方向,如何设计文章结构和短视频展现形式,需要我们一对一的沟通,但是总体上有一些共同的要点需要参考。

(一)浅显易懂

我发现专家一写科普文就有浓厚的论文特色,各种医疗术语在文章中出现,让没有医学知识背景的读者理解起来非常费解,医学科普文章应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

(二)读者思维

读者是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脑海里一个个问题需要解答。推荐一问一答的科普模式。

(三)逻辑清晰

专家需要把科普逻辑整理得非常清晰,提出问题,直奔主题,方法路径归纳为几条、几点。

(四)突出人格

很多专家自我介绍,都是一串头衔。

这样看起来非常冰冷,应该让自己IP化、人格化、生活化,让读者好记。

比如夫妻一起科普、家有萌娃、爱某项运动、会一门乐器、有一个人生梦想、喜欢旅行等等。

(五)尽量区别于同行专家

不要人云亦云,独辟蹊径找选题,表达方式可以微创新。

(六)不被流量裹挟

只要我们坚定认为自己提供的科普产品是有价值的,能给读者有所帮助,就可以坚持做下去,哪怕暂时没有流量,也不要气馁,做长期主义者。

即使如此,专家们还是要学习平台规则,一旦科普作品发布以后的半小时内,积极在朋友圈和群里分享,发动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评论、点赞、转发和收藏,这样平台推荐的流量就多,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

(七)传达情感力量

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hitai.com/zcbx/16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