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北京回老家创业,我成为妈圈顶流

在小城,全职宝妈想找工作可以很“容易”,网上打着适合宝妈旗号的工作太多了,微商、刷单、线上客服……找工作也可以很难,因为以上提到的那些,有可能都是骗局。

私房烘焙,也是“妈圈”热门工种之一。6年前亚茹带着刚满2岁的儿子离开北京,回到老家河南新乡。从元家用烤箱开始,先是私房,然后开店,做培训,搞直播,直到现在有了自己多平的食品加工厂。

在很多宝妈眼中,她太成功了:恪尽母职,发现了带娃痛点,赶上风口又足够努力,最终创业成功。更直接的成绩是,年入近百万,靠自己在老家买了房,送50多万的奔驰给老公作为辛苦看娃的“小礼物”。

宝妈们想成为她,哪怕只成为1/3也行。数百条“创业拜师”的私信挤进亚茹手机,但几乎每条都掺杂了“自责”。自责无法成为超级妈妈,无法为家庭创收。

亚茹劝她们先放松,很多宝妈做不到,觉得这是客套话,但如果回顾亚茹的经历就会发现,她自始至终就是在做同一件事:帮宝妈“松绑”。

#1在妈妈群,成为顶流

“你有孩子吗?”这是亚茹问我的第一句话。

在得到否定答案后,她有点担心我无法真正对宝妈群体感同身受,比如为什么孩子不吃饭就能让一个新手妈妈陷入抑郁;以及“妈妈群”到底有多重要。

年亚茹生下儿子顶顶,随后便辞去行政工作成为全职妈妈。接下来,她的人生开始发生变化。

先是“绝望”。她嘴上说,自己养娃不算精细,只是有底线和原则。比如,亲喂母乳直到孩子2岁半,她认为这样能给孩子的身体打个好底子,但代价是,她几乎两年没睡过一个好觉。

亚茹一共加入过4个妈妈群。第一个加入的就是睡眠群,群里妈妈们的昵称格式为:出生年月+孩子小名。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妈妈们找到“同类项”。实际上,妈妈群细分种类极多。母乳指导群、辅食群、代购群、看病群、月子中心群,甚至是精确到小区和楼栋的邻居妈妈群。育儿过程中的每一个疑问,都能在不同的群组中找到答案。

更重要的是,初为人母的新奇、困惑、慌乱,或是抱怨、痛苦、后悔,哪怕是产后漏尿、便秘、痔疮这样私密且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公开讨论的内容,在妈妈群都可以毫无负担的大聊特聊。忍不住想晒娃但不好意思频繁发朋友圈、与长辈育儿观念不合需要“评评理”……大段独白一样的小作文一屏滚不完。这些强烈的情绪价值需求,在妈妈群都能被吸纳、熨平。如果你想,甚至可以根据聊天记录总结出妈妈们的家庭画像。谁能想到,一堆陌生的朋友却对彼此某个阶段的生活情况了如指掌。

亚茹是妈妈群的“重度用户”,她喜欢琢磨不同类别的育儿理论,也热衷科普、分享。因为在妈妈群里的“出色表现”,后期亚茹自建了5个妈妈群,每个群都是人满员状态。

在自己的群里,她分享亲测有效的带娃技巧。

孩子太黏人,一放下就哭怎么办?

孩子几岁断奶?

孩子不爱喝水怎么办?

同龄孩子会爬了,我的孩子连翻身都费劲

……

亚茹几乎有问必答。

白天要让孩子有足够的运动量和翻身动作,以减少夜里哭闹。

不爱喝水可以试试换个杯子。

问娃吃啥,别直接问吃不吃面条或米饭,直接框定选项:你是吃米饭还是面条?

……

除此之外,她还会特别强调情感互动。“简单说,就是得花时间陪着娃,对他的诉求给出回应。”她的想法是,如果“散养”,孩子没安全感会有心理损伤……

为了能让孩子吃得健康,她自学烘焙。从元的家用烤箱开始,给儿子做面包、溶豆、磨牙饼干。做完后就发到朋友圈群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dshitai.com/zczd/16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