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言
随着现在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在新冠疫情影响催化下,远程医疗技术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中国科学医院心内科携手起搏器厂家对植入CRT或CRT-D患者进行了远程监护,此举措增进了患者的疗效与满意度,医院的工作效率。在未来的医疗诊断方面,这项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02
技术介绍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就是藉由通讯科技远程提供诊断治疗等医疗照护的服务。它结合计算机、通信技术与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医护人员可以进行远程视频会议甚至会诊,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医疗照护。
工作流程:起搏器发送信号→传感器→USB适配器加密上传→厂家和医生接收远程监护信息。
监护管理:临床医生通过远程监测系统获知每一名病人的长期随访数据:阈值、感知数值、阻抗、使用寿命,EGM、起搏百分比等。对装置报警信息进行日常检查,医院随访,定期自动更新。
03
远程监测效果临床实证
TRUSTtrail[1]:Biotronik“HomeMonitoring”系统。远程监测与传统定期追踪以2∶1比例随机分组,收录名ICD植入患者,观察12个月。研究结果证实自动上传能安全地减少定期返诊次数;无论临床症状有无,皆能较早发现AF、VTVF及SVT。
ALTITTUDEsurvivalstudy[2]:BostonScientific“Lattitide”系统。收录,名ICD及CRT植入患者(,ICD及CRT),其中69,名患者接受远程监测。观察其五年存活率,无论ICD或CRT人群,接受远程监测照护者皆呈现较高的存活率。
CONNECTTrial[3]:Medtronic“CareLink”系统。名植入ICD或CRTD患者随机分组(名远程监测及名诊间追踪),进行15个月追踪。无线传输且自动警示的远程监测组呈现较佳的试验结果,其临床决策时间及平均心血管病住院天数都显著少于传统追踪人群。
图表分析:
数据来源:J.Am.Coll.Cardiol.;57;-
数据来源:VarmaNetal.EurHeartJ;30(abstarctsupplement),
04
案例剖析
患者汤女士,籍贯安徽,现居住江苏盐城。年多次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心悸,偶有头晕,入院检查诊断“扩张性心肌病”植入CRT-D。年4月疫情期间因CRT-D电池耗竭、左室电极导线脱位,多次放电来医院(医院)寻求治疗。入院后心电图检查显示患者双室起搏效果不佳,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左室舒张末内径:69mm,左室射血分数:27%,左心增大,右心偏大,左室收缩功能降低。
医院(医院)心内科团队认真分析患者病情,患者左室导线脱位,无法进行有效的双室起搏,导致心衰加重,CRT-D电池耗竭。临床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并获得同意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左室导线重置术和CRT-D更换术。
术前心电图
术中冠状窦造影
术者正在手术
手术过程中,患者冠状窦血管情况复杂,在心内科医护团队通力配合下,左室四极导线才得以精准植入,术中测试有三个起搏位点阈值良好,可有效左室起搏,最终手术顺利完成。
术中植入左室四极导线
术后心电图
受疫情影响,考虑患者之前电极脱落,电池耗竭没有及时发现,为了实时监测到患者相关随访数据和临床疗效,临床决定给患者使用Merlin.net远程监护设备。通过实时监测阈值、阻抗、电量情况、起搏比例、有无恶性心率失常事件等,及时发现患者整体状况。
患者使用远程监护设备
检测结果总结报告
目前患者主诉状况良好,使用Merlin.net远程监护方便、简单,医院随访次数,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
临床医生通过Merlin.net远程监护设备上传的数据诊断,患者CRT-D工作稳定、测试参数正常、无误放电、双室起搏比例得到提高。
05
现存不足与未来趋势
现存不足:
一、带有远程监测技术的设备比普通的更为昂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远程监护设备在正常随访周期内使用对起搏器寿命影响较小,但频繁使用或者报警事件较多时对起搏器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未来趋势:
未来人工智能会进一步推动医疗领域向着智能化、日常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入式心脏设备持续地改善质量并增加遥感技术的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逐渐地,我们会得到更符合患者需求,更加优化患者管理,更加方便临床实际的远程遥测方式。
06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远程监测已经成为了势不可挡的趋势。通过远程监测可以减少医生与患者的风险,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住院率;减少了偏远地区患者复查的时间成本和交通花费;更加有效的管理患者,提高对患者的服务。
远程监测与传统模式对比图
By:钓鱼人一蓑过去AND彭圣生
不知道身边能不能有一起坐在种满马鞍藤的海岸上,单纯的看看天上的云,安静的享受这美好东西的人了?
好好学习,向优秀的同事看齐。早点挣到去海岸的火车票钱。呜呜呜。。。
扫描